基于多模态空间数据的城市场所地图绘制
编号:14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9-10 15:16:00 浏览: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场所(Place)作为由人类经验、记忆与情感赋予意义的空间单元,深刻影响居民行为模式、经济活动格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场所进行量化表达与制图,不仅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人地关系机制,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技术环节。尽管测绘与遥感技术已实现物理空间的精细化建模,但在社会语义表征与制图方面仍显不足。为此,本研究提出一套融合多模态空间数据的场所社会语义制图框架。框架综合利用 POI(兴趣点)、居民画像、街景图像与手机信令 OD 数据,借助大语言模型提取场所的社会语义信息,并通过特征粒度对齐实现多模态空间信息与语义信息的融合与增强,从而支持场所的表征与语义识别。以深圳为例,研究识别并绘制了“邻里互动”、“商务消费”、“知识生产”、“旅游文化”等八类核心场所。结果表明,场所地图不仅展现场所社会内涵的分布特征,也揭示了城市空间中场所的叠加、多样化与区域化格局。本研究的方法框架为利用 AI 与多模态空间数据开展社会空间表征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场所语义地图,能够在抽象的社会空间内涵与精确的地理位置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为拓展泛地图类型和深化城市场所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场所;语义表达;社会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
报告人
曾进
特聘副研究员 华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曾进 华南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25

    09月21日

    2025

  • 09月08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9月21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河海大学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
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图工作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制图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江苏省流域地理空间智能工程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