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气交互作用的干旱区下垫面土地类型划分与制图
编号: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9-10 13:29:53 浏览:1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土地类型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下垫面地表最直接的反映,不同的土地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特性,影响着陆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及陆气的交互作用,是生态系统服务及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数据。干旱区下垫面土地类型划分与制图,是理解地表过程与气候反馈机制的重要基础,对干旱区生态安全与水热平衡研究具有关键意义。当前,干旱区下垫面分类仍存在类型界定模糊、多源数据协同不足以及分类精度有限等问题。本研究以干旱区新疆为研究区,针对不同土地类型在新疆地区分类不一致,分类精度低等问题,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土地产品在新疆地区的差异性,提出了基于空间网格数据一致性的数据挖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疆不同的气候和地形特征构建了基于不同地理分区的差异化土地类型集成学习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分类器机器学习相比,集成学习土地类型分类的精度至少提高了6.85%。 针对不同的分区, 集成学习对北疆、天山和南疆土地类型分类准确率至少分别提高了 6.70%、 5.87%和 6.86%。 此外,研究发现针对地形气候条件不同的地理分区,在兼顾土地类型分类效率与精度的情况下,北疆和南疆适宜采用SVM-RF-ANN 结合的集成策略,而全疆和天山适宜采用 SVM-RF-ANN-C4.5 结合的集成策略。研究生成的土地类型图将为干旱区的下垫面与气候效应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为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格局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集成学习,干旱区,多源遥感数据,网格空间一致性
报告人
杜皓阳
河南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杜皓阳 河南理工大学
周琛 南京大学
韩勤 河南理工大学
李满春 南京大学时空信息与国土空间整治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25

    09月21日

    2025

  • 09月08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9月21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河海大学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委员会
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图工作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制图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江苏省流域地理空间智能工程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