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资源、环境及生态对国家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意义重大。全国数字山地学术研讨会致力于围绕数字地球的前沿理论、技术创新、典型应用示范、行业发展等方面,深入研讨数字山地技术在山地资源、环境及灾害等方面应用的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为山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深化数字山地前沿探索,促进我国数字山地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交流数字山地研究领域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技术,专委会拟定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第十届全国数字山地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既是十年发展的里程碑,更是面向"十四五"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加速数字技术赋能山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践。
1. 会议主题
智慧山地:新质生产力赋能山区绿色发展
大会特邀报告人:
高吉喜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 题目待定
陈 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西藏作物制图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李爱农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题目待定
闻建光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山地辐射传输遥感建模、反演与应用
(特邀报告持续更新中)
2. 分论坛及召集人
本次大会共设置6个分论坛(可扩充)
分论坛议题 |
召集人 |
(1)山地地表过程机理数字建模与分析 |
熊礼阳、程维明、熊礼阳、丁明军、刘军志、刘凯 |
(2)山地环境与灾害遥感 |
邵怀勇、李耀明、于文凭、赵伟、尹高飞 |
(3)山地遥感立体观测与建模 |
李爱农、边金虎、吴小丹、缪国芳 |
(4)山地遥感反演与高分辨率产品研制 |
闻建光、何涛、王天星、蒋玲梅、樊磊、 |
(5)数字信息服务与大数据挖掘 |
马荣华、任春颖、秦承志、张飞、孙伟伟 |
(6)山地智慧农业与农机 | 帅艳民、李振海、黄敬峰 |
欢迎申报和组织其他相关分论坛 |
会议日程
会议安排
会议地点: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迎宾大道688号
交通情况:萧山国际机场、金华义乌机场、衢州机场、金华站、金华南站
接站安排:萧山国际机场、金华义乌机场、金华站、金华南站
主办单位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
浙江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
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省地理学会
金华市科学技术协会
协办单位
诚邀协作单位
王朗山地遥感四川省野外观测研究站
1、注册费用
参会者需提前注册并缴纳注册费,2025年10月10日(含)之前,普通参会人员收费1200元,学生参会人员收费1000元;2025年10月10日后,普通参会人员收费1500元,学生参会人员收费1200元。会后考察费用额外收费600元(多退少补)。
2、注册费缴纳方式
大会实行线上注册与在线缴费。本次大会邀请技术支持平台“艾会网”提供会议注册服务,参会人员可登录“艾会网”为本次全国数字山地学术研讨会的会议网站:https://www.aconf.cn/conf_221105.html,并按照网站提示完成注册。
3、会议住宿
会务组统一提前预定预留,请通过网站提交预订信息。
本次会议欢迎领域相关企业参展,依据不同赞助经费,设立不同级别赞助商。请于10月1日前与会务组联系。
针对会议优秀论文,推荐在《遥感学报》、《山地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顾问:郭华东、周成虎、崔鹏、陈镜明、廖克、邓伟、林珲、陈曦
主席:康世昌、梁栋
委员(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毕建涛、车涛、陈方、陈晋、陈曦、丁建丽、杜培军、杜世宏、段伟利,
葛永刚、郭庆华、何彬彬、何政伟、黄敬峰、居为民、李爱农、李新、李增元、李召良、刘国祥、刘勇卫、柳钦火、梁顺林、罗格平、马荣华、苏奋振、汤国安、唐伯惠、王克林、王建、王勇、王宗明、吴立新、
吴志峰、熊巨华、闫浩文、阎广建、阳坤、杨武年、袁文平、岳跃民、臧淑英、张百平、张洪岩、张良培、张永光、朱波、朱庆
大会主席:
张建珍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爱农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组织委员会主席:林红军 浙江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副主席:
林兴稳 浙江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术副院长
赵 伟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边金虎、程维明、段伟利、丁明军、樊 磊、郭笑怡,何 涛、蒋玲梅、
李耀明、李振海、马荣华、缪国芳、秦承志、任春颖、邵怀勇、帅艳民、孙伟伟、王天星、闻建光、
吴小丹、熊礼阳、熊俊楠、尹高飞、于文凭、岳跃民、张飞、赵尚民、赵伟
林兴稳(浙江师范大学):linxw@zjnu.edu.cn, 18519353365 (总体协调)
张飞(浙江师范大学):zhangfei3s@163.com, 13579925126 (会议专题)
李宸栋(浙江师范大学):lichendong@zjnu.edu.cn, 13967868510 (会议注册)
王庆鑫(浙江师范大学):wangqingxin_rs@zjnu.edu.cn, 18627019765(会议注册)
张振振(浙江师范大学):zhangzhen@zjnu.cn, 13335936938 (会议商务)
孙佳妮(艾会网):scarlett@chytey.com, 15201086188(会议服务)
时间:2025年10月19日
地点:浙江金华
交通:大会安排大巴从浙江师范大学出发,往返考察点,费用另计(预计每人约600人民币)
考察点1:金华双龙洞,调研喀斯特地貌
金华双龙洞坐落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形成于亿万年间的天然喀斯特溶洞,更因其独特的游览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誉为“水石奇观”。其最引人入胜之处,便是那“卧船入洞”的奇妙体验:欲入内洞,游客必须平躺于小舟之中,由工人牵引绳索,仰面擦崖而过。在岩壁距鼻尖仅毫厘之间的短短数秒内,能深切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探险般的刺激,这堪称全国乃至全球都极为罕见的入洞方式。洞内则分“内洞”与“外洞”,外洞开阔轩敞,可容千人,宛若一个巨大的会议厅;内洞则别有洞天,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钟乳石、石笋、石幔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被赋予了“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天马行空”等充满想象力的名字。不仅如此,自唐代起便受文人青睐,留有摩崖石刻,现代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更使其成为兼具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的旅游胜地。
考察点2:武义牛头山,探究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风景秀丽的"浙中第一高峰",更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基因库。这里拥有98%的森林覆盖率,呈现出完整的垂直植被带谱:从海拔300-800米的常绿阔叶林带,到800-1200米的常绿落叶混交林带,直至1200米以上的山地矮林灌丛带,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影响提供了理想样本。园区内已查明高等植物1800余种,包括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动物300多种,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等珍稀物种在此繁衍生息。如今,牛头山正成为生态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地,如何在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建立物种监测体系,维护生态平衡,成为这座绿色宝库面临的重要课题。
考察点3:武义寿仙谷,丹霞-喀斯特复合地貌研究
武义寿仙谷是一座融地质奇观、生态秘境与人文传说于一体的综合性山地景区。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大维度:在地质层面,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的复合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幽深峡谷"的独特景观,百米红色崖壁如同天然屏风,展现了地球演化的地质史诗;在生态层面,近乎垂直的崖壁创造了特殊的孤岛生境,苔藓、蕨类等附生植物与岩壁生物构成了独特的垂直生态系统,而谷底溪流廊道则成为物种迁徙的关键通道,共同维系着98%森林覆盖率下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在人文层面,"寿仙谷"得名于神农采药传说,道教养生文化贯穿古今,如今转化为药膳食疗、森林康养等体验项目,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创造性融合。这里既是地质学者研究地貌演化的天然实验室,也是生态学家观察生物适应性的活体博物馆,更是游客体验险峻山水、感悟养生哲学的沉浸式场域,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续发展理念。
1. 会议主题
智慧山地:新质生产力赋能山区绿色发展
大会特邀报告人:高吉喜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 题目待定
陈 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西藏作物制图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李爱农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题目待定
闻建光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山地辐射传输遥感建模、反演与应用
(特邀报告持续更新中)
本次大会共设置6个分论坛(可扩充)
分论坛议题 |
召集人 |
(1) 山地地表过程机理数字建模与分析 |
熊礼阳、程维明、丁明军、熊俊楠、赵尚民 |
(2) 山地环境与灾害遥感 |
邵怀勇、李耀明、于文凭、赵伟、尹高飞 |
(3) 山地遥感立体观测、建模 |
李爱农、边金虎、吴小丹、缪国芳 |
(4)山地遥感反演与高分辨率产品研制 |
闻建光、王天星、蒋玲梅、樊磊、 |
(5)数字信息服务与大数据挖掘 |
马荣华、任春颖、秦承志、张飞、孙伟伟 |
(6)山地智慧农业与农机 |
帅艳民、李振海、黄敬峰 |
欢迎申报和组织其他相关分论坛 |
|
10月17日
2025
10月19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