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一个考虑水文连通性的流域碳循环模型
编号:2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10-09 13:21:14 浏览:5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淋溶、侵蚀等过程向内陆水体输送大量碳,该过程直接影响流域内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区域碳收支产生深远影响。然而,传统流域碳循环模型通常采用网格或水文响应单元开展模拟,简化了真实的水流路径,难以准确表达碳随水流的迁移转化过程,导致碳循环模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团队前期研发的SEIMS(Spatially Explicit Integrated Modeling System)流域建模框架,结合现有的观测事实以及机理过程模型研究,构建了考虑水文连通性的全分布式流域碳循环模型WISE(Watershed-based Integrated Simulator for the Environment)。相比于现有模型,WISE模型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可针对不同类型流域,灵活选择空间离散化方法,以合理表达各类水文连通性,包括坡面径流的横向连通性、河道与地下水的垂向连通性,以及湖泊/水库等对河道横向连通性的影响;(2)完善水流路径上存在的不同地理要素(如湖泊、湿地等)的模拟,并对关键过程进行合理参数化(如河水与地下水连通性),以更准确地描述这些单元在碳迁移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该模型成功模拟了湿地流域、冻土流域以及湖泊流域的水碳通量日动态变化,在模拟精度和合理性方面相较于传统模型有明显提升,实现了对不同尺度和类型流域碳输移过程的量化。研究结果揭示了水文连通性对流域碳循环的显著调控作用,忽略这些路径可能导致模拟结果出现“由于错误的原因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因此,在流域碳循环建模过程中,合理考虑水文连通性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模拟精度,增强结果可信度。开发的模型为流域碳循环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也为其他流域碳循环模型的开发与验证提供了方法参考。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淋溶、侵蚀等过程向内陆水体输送大量碳,该过程直接影响流域内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区域碳收支产生深远影响。然而,传统流域碳循环模型通常采用网格或水文响应单元开展模拟,简化了真实的水流路径,难以准确表达碳随水流的迁移转化过程,导致碳循环模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团队前期研发的SEIMS(Spatially Explicit Integrated Modeling System)流域建模框架,结合现有的观测事实以及机理过程模型研究,构建了考虑水文连通性的全分布式流域碳循环模型WISE(Watershed-based Integrated Simulator for the Environment)。相比于现有模型,WISE模型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可针对不同类型流域,灵活选择空间离散化方法,以合理表达各类水文连通性,包括坡面径流的横向连通性、河道与地下水的垂向连通性,以及湖泊/水库等对河道横向连通性的影响;(2)完善水流路径上存在的不同地理要素(如湖泊、湿地等)的模拟,并对关键过程进行合理参数化(如河水与地下水连通性),以更准确地描述这些单元在碳迁移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该模型成功模拟了湿地流域、冻土流域以及湖泊流域的水碳通量日动态变化,在模拟精度和合理性方面相较于传统模型有明显提升,实现了对不同尺度和类型流域碳输移过程的量化。研究结果揭示了水文连通性对流域碳循环的显著调控作用,忽略这些路径可能导致模拟结果出现“由于错误的原因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因此,在流域碳循环建模过程中,合理考虑水文连通性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模拟精度,增强结果可信度。开发的模型为流域碳循环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也为其他流域碳循环模型的开发与验证提供了方法参考。
关键词
碳循环,分布式流域建模,水流路径,水文连通性,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报告人
娇娇 刘
博士后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稿件作者
娇娇 刘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军志 刘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7日

    2025

    10月19日

    2025

  • 10月19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
浙江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
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省地理学会
金华市科协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