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肠道菌群种类繁多,数量是人细胞的10倍,包含的宏基因组更是达到100多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组与人体的多种疾病相关联,深刻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包括体重、糖尿病、免疫系统、肠道疾病、代谢疾病、炎症、心脏病、大脑神经系统等等,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库”,但由于大部分的肠道细菌难以在体外分离培养,对肠道菌群的进一步研究也受到了限制。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研究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肠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开展了多项微生物组计划,各国都在大力推进人体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国科学家也积极参与其中,如 “国际微生物组计划”的倡议,同时也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例如中国人群肠道菌群功能性核心类群分析和菌群结构分型研究。 

2016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汇聚国内该领域有所建树的生命科学专家与医学专家于一堂,围绕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糖尿病、免疫炎症、免疫治疗、治疗耐药、结直肠癌、大脑神经疾病等疾病的关系,肠道微生物与粘膜免疫,膳食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新生儿肠道微生物菌群研究等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希望能提高我国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水平。

会议时间:2016年4月15-16日

会议场馆:上海好望角大饭店(中科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 

会议日程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10:00-20:00 全天签到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时间 演讲主题 演讲嘉宾
09:00-09:10 致辞 大会主席 赵立平
09:10-09:45 TBD 赵立平 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生态基因组学实验室
09:45-10:20 走向群体化、个体化、精细化的宏基因组研究 覃俊杰 院长 深圳市谱元基因研究院
10:20-10:40 茶歇&展台
10:40-11:15 中国健康人群(0-100岁)肠道菌群结构及分型 杨开平 教授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舒立克医学院
11:15-11:50 中国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调查与特征分析 陈卫 院长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11:50-12:25 共生微生物与心理疾病 金锋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2:25-14:00 午餐时间
14:00-14:35 顽固性便秘的治疗创新——肠道微生态治疗 李宁 主任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14:35-15:10 宏基因组学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秦楠 研究员 浙江大学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15:10-15:45 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宏基因组学解析方案 薛正晟 博士 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45-16:05 茶歇&展台
16:05-16:40 人体肠道微生物组与精准医学 朱宝利 研究员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16:40-17:15 肠道共生微生物与代谢研究前沿-精准调控肠道微生物的方法学研究 吴萌 研究员 美国Philips研究所
17:15-17:45 主题讨论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时间 演讲主题 演讲嘉宾
08:40-09:15 肠道微生物与口腔微生物的关系 周学东 院长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09:15-09:50 TBD 赵柏闻 CEO 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09:50-10:10 茶歇&展台
10:10-10:45 TBD 姜泊 主任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中心
10:45-11:20 肠道微生态、肠免疫和人类重大疾病 杨荣存 教授 南开大学医学院
11:20-11:55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脏疾病 樊均明 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
11:55-12:25 主题讨论
12:25-14:00 午餐
14:00-14:35 肠道细菌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从代谢组学到转化医学 王则能 助理教授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14:35-15:10 肠道菌磷脂代谢物氧化三甲胺对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祝未非 助理教授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15:10-15:45 Microbiota-based Diseases Early-Alarm Systems 徐健 研究员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单细胞研究中心
15:45-16:05 茶歇&展台
16:05-16:40 粪菌移植体系的研究进展 张发明 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整合肠病学重点实验室
16:40-17:15 结直肠肿瘤患者正常结肠粘膜的微生物及相关改变 朱元民 主任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

 

 

会议嘉宾

陈卫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长、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执委。主要从事功能性益生菌及肠道微生态方面的研究,围绕益生菌的生理代谢与功能机制的解析和优化以及益生菌与宿主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主持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9项,获授权32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与省部级奖项16项。此外,兼任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与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Journal of Dairy Science,Food Control,Food Bioscience等多份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金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1987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留学于东京大学理学部,人类学系,专业人类(遗传)学。获东京大学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4年至1996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奖学金及研究经费,任职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职历: 1975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1983年至2003年从事人类遗传学以及分子医学研究,包括群体遗传学以及人类退行性病变与基因的相关研究;2003年发现肠道神经系统与肠道共生微生物复合构成肠脑,并且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焦虑和抑郁行为,有效防止多种病毒的感染及扩散,研究方向进而转为共生微生物与人类及动物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关系。发现并确定了多种与人类及动物行为相关和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的微生物。经过多年的动物安全性实验,已经应用于人类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治疗。2007年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生物学实验室,从事人类及动物的行为生物学研究,关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及动物的心理行为影响,开发出多种对应于心理疾病治疗的肠道微生物制剂。



樊均明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教授

樊均明,教授,主任医师,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教授,硕士,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山医科大学肾脏内科医学博士,澳大利亚蒙那什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至今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西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四川肾脏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成都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对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肾脏间质纤维化循证肾脏病学研究具有较高造诣,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2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四川省科技厅基金等30多项基金资助。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姜泊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中心主任


李宁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和解放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全国营养支持学组组长;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外科医师协会常委,全国营养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协作组组长;南京军区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外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以第一、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享受国务院和解放军特殊津贴; 2011年荣立军队一等功。


覃俊杰
深圳市谱元基因研究院院长

覃俊杰博士,现任深圳市谱元基因研究院院长,兼任深圳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肠道菌群研究所所长、深圳谱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深圳市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博士毕业,2013-2014年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访问学者。曾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微生物方向第一负责人、深圳市人体共生微生物和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2006年开始,从事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微生物基因组、宏基因组研究和技术转化。完成的重要项目有:欧洲人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图谱的构建、2011年德国致病大肠杆菌的快速基因组解析、中国人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欧洲人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分析、临床特定疾病的菌群组成与功能研究等。在宏基因组学领域开发了许多重要的技术工具与方法。其中,肠道菌群宏基因图谱构建的文章作为2010年3月的《Nature》杂志封面,迄今为止已经得到3000多次引用,是文章发表当年(2010年)全球引用率最高的生物学论文。


秦 楠
浙江大学教授

浙江大学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人体微生物组协会 (International Human Microbiome Consortium) 秘书长,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组学平台负责人,中国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常务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消化与营养组副组长。于2002年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科毕业,2008年获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微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华大基因担任微生物基因组部门负责人。2011年加入浙江大学医学院组建了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平台并担任负责人,参与我国微生态领域唯一的973计划《肠道细菌微生态与感染和代谢的研究》,旨在建立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和肠道单菌全基因组数据库;阐明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宿主代谢、免疫调控的网络作用关系及其在感染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探索肠道菌群重建,新型微生态干预防治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方法。除了感染性疾病研究,秦博士研究领域还包括肿瘤,代谢类疾病,自身性免疫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这些研究的长期目标是开发人类健康相关的肠道微生态诊断预防及治疗的新技术。曾获得盖茨基金会-大挑战2015·青年科学家荣誉称号。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 等国际顶级期刊上。



王则能
克利夫兰诊所项目科学家、凯斯西储大学助理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博士。曾任职于黄石市第三制药厂、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2年12月来到克利夫兰诊所Lerner研究所先后为癌细胞生物系、细胞生物系(现更名为细胞与分子医学系)博士后、研究助理、项目科学家。2012年3月被聘为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系助理教授。先后参与癌细胞脂质信号转导、过氧化物酶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哮喘形成机理、肠道细菌参与心脏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ell, Nature Medicin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Cell Metabolism,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获Tarazi奖、Elsa Albrecht奖、Innovation奖、美国油脂化学协会最佳论文奖。现拥有(PI)2项科研基金(AHA Scientist Development Grant, NIH RO1)以及多项专利。


吴萌
美国Philips研究所研究员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和统计遗传学博士。长期从事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并在Scienc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 Protocols,PNAS,PLoS Biology等本领域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被邀请发表学术报告,获得了包括“未来科学基金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薛正晟
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生。现任职于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宏基因组学方向的生物信息分析、研发工作。博士期间,师从国内肠道微生态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赵立平教授,对包括人和大熊猫在内多种哺乳动物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创新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The ISME Journal》、《mBio》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并获《自然》杂志和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作演讲报告。擅长运用第二代、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代谢功能进行宏基因组学解析。具有深厚的微生物学、多变量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背景,对基于“全微生物组关联分析(Microbi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MiWAS)”策略的“群落——宿主互作关系”探究具有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


徐健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单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1997年北京大学生物技术学士,2003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和生物化学博士。2004-08年于华盛顿大学遗传学系和基因组研究院任基因型组装和分析团队负责人。200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主任。自2008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重大国际合作、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973课题、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等项目。获2013年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为导师)、首届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2)、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201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4)等荣誉。
主要以人体共生菌群、微藻固定二氧化碳和梭菌降解纤维素等为模式,通过单细胞分析仪器系列的合作研制和应用示范,揭示微生物群落调控与进化机制,设计与组装功能性细胞群体。论文发表于Science、Cell Host Microb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80余篇,他引约3500次;专利或专利申请30项。担任mSystems, Algal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等编委以及中国微生物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等。其主持的单细胞和元基因组特色技术平台正支撑着来自9个国家的30多个产学研团队在健康、能源、环境、海洋、农业、地质等领域的微生物群落研究。


张发明
南京医科大学整合肠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病中心主任,2010-2012期间,2次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消化科学习。 提出将粪菌移植标准化并用于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挽救治疗;以第一发明人与合作者发明世界首套智能化粪菌分离系统用于粪菌移植;发明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用于全结肠途径重复给药治疗和粪菌移植;提出粪菌移植升阶治疗策略使57%的激素依赖型炎症性肠病成功脱离激素依赖;建立中国第一个粪菌库,并与西京医院共同发起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fmtBank.org)对全国难治性肠道严重感染患者实施紧急救援;建立第一个以GMP级别粪菌制备实验室为基础的粪菌移植体系;发明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痔疮和粘膜脱垂。Science等杂志介绍和引用团队的临床研究成果。救治患者源自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项目等基金11项。发起公益捐赠肠病研究基金。发表SCI杂志收录论文36篇,Lancet 等杂志审稿人。2014年登世界胃肠病官方杂志WGN封面。


杨开平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舒立克医学院终身教授

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现任儿童健康研究所母婴健康部主任,兼中加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是胎儿生长发育及发育源性腹部肥胖症研究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目前致力于腸道及生殖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的研究。 是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重大科研基金评审委员会的评委。在各类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为“Adipose Tissue Protocols”的总编,同时兼任六个生殖生理学及内分泌学科国际杂志的编委。曾获得安大略省卫生部优秀科学家奖。


杨荣存
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

免疫生物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特聘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 Stockholm, Sweden)毕业获博士学位;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后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聘为研究员,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与工作近6年,参加和主持了多项美国国家级课题。已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或研究机构作报告,为多个国际期刊审稿。承担和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863”计划和国家“973”计划项目。荣获“天津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主要从事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免疫与人类重大疾病的研究。


赵柏闻
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CEO

赵柏闻,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和CEO。旨在通过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改变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意图掀起健康产业新革命。 18岁那年就已在华大基因领导一预算数百万美元的研究项目,采集研究数千高智商个体DNA样本,通过基因分析解开人类智力的遗传秘密。他的职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从人大附中辍学,以高中生身份加入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深圳华大基因。 曾获评“2013年度全球35位35岁以下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家”(MIT《科技商务评论》)及“2014年度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财富》)。


赵立平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生态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生态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营养系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上海交大-完美中国微生态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1993-1995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2004-2012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2005-2009,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6-2012担任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常务理事。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Microbial Biotechnology等国际刊物编委;ISME Journal(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影响因子9.3)的资深编辑,Scientific Report编委。2014年被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他领导的团队是国际知名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小组,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技术和统计计算方法、结构与功能相关性、功能细菌分离及机制研究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特别在肠道菌群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研究中,提出“代谢性疾病的肠源性学说”,发现并验证了首例能够引起肥胖症的人体肠道细菌。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ISME Journal)、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EBioMedicine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应邀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大会、国际人类微生物组大会、国际糖尿病技术大会、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营养如何通过改变菌群从而影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如何挖掘、利用中国传统养生食材和中医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调理菌群结构进行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012年6月,美国《科学》周刊曾对他的研究工作做过专题报道(Science 336: 1248)。


周学东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

周学东,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1987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7年赴丹麦奥尔胡斯皇家牙学院学习。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ICD中国区主席、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中国区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口腔医学会会长,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师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龋病病因及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较深造诣。先后主持国家“973”前期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主编《中华口腔科学》、《实用龋病学》、《实用口腔微生物学与技术》、《实用牙体牙髓病治疗学》、《口腔生态学》、《口腔生物膜与感染》、《口腔医学史》等学术专著与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8项。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杂志、Bone Research杂志、《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中国医师奖、国家教学名师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朱宝利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朱宝利 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100K食源性病原基因组项目中国区负责人。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儿童医院研究所(BACPAC Resources Center)工作期间参加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期的人类癌症基因组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也与英国Sanger Institute,美国哈佛大学Broad Institute等国际知名基因组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了大鼠及真菌模式生物基因组,以及牛、猪、鸡等畜禽基因组项目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外人类、动物和微生物基因组相关研究有很广泛和深入的了解。2006年回国后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及人类肠道元基因组学的研究,同时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临床转化应用的研究和临床基因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开发。    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会委员。


朱元民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主任

朱元民,男,博士,主任医师。1985年8月-1991年8月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1月获得北京大学临床医学消化专业博士学位。 1991年8月至2015年10月历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15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主任至今。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华消化学会肿瘤组成员,中华消化学会生物样本与转化医学协作组成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人。


祝未非
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助理教授

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助理教授. 1990年四川大学生化学士,1993南京农业大学生理硕士,南京理工大学任教多年。2005年美国肯塔基大学博士. 2001年开始心血管病基理研究,目前主攻方向上是血栓和中风,以动物微手朮模型, 粪菌/肠道菌移植和人体临床等研究方法为主。 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Circulation Research, Blood, Cell 等. 最近几年主要专研方向:不同食物/营养导致的人体肠道菌群的变化, 因此造成的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以及相应的药物开发研究.

 

会议门票

注册类型 2016年3月30日前到款 2016年3月30日后到款 注册费包含
标准票 学生票 标准票 学生票
费用 1400RMB/人 900RMB/人 1700RMB/人 1200RMB/人 会议资料、午餐、茶歇

 

精彩回顾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2015年4月16日-17日,由生物谷主办、锐翌生物赞助的2015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中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内蒙古农大张和平教授、中科院朱宝利教授等诸多重量级专家作为演讲嘉宾,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炎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2015年4月16日-17日,由生物谷主办、锐翌生物赞助的2015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中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内蒙古农大张和平教授、中科院朱宝利教授等诸多重量级专家作为演讲嘉宾,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炎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2015年4月16日-17日,由生物谷主办、锐翌生物赞助的2015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中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内蒙古农大张和平教授、中科院朱宝利教授等诸多重量级专家作为演讲嘉宾,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炎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2015年4月16日-17日,由生物谷主办、锐翌生物赞助的2015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中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内蒙古农大张和平教授、中科院朱宝利教授等诸多重量级专家作为演讲嘉宾,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炎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2015年4月16日-17日,由生物谷主办、锐翌生物赞助的2015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中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内蒙古农大张和平教授、中科院朱宝利教授等诸多重量级专家作为演讲嘉宾,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炎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2015年4月16日-17日,由生物谷主办、锐翌生物赞助的2015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中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内蒙古农大张和平教授、中科院朱宝利教授等诸多重量级专家作为演讲嘉宾,围绕肠道微生态与肝硬化、炎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 2016(第二届)肠道微生物组与临床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征稿信息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5日

    2016

    04月16日

    2016

  • 04月16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